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产品 > 正文

《漫长的季节》导演辛爽:用时间的方法去讲时间 全球聚焦

来源:新京报网 时间:2023-05-09 15:47:08

一场来自过去的雪结束了《漫长的季节》,时间的车轮碾过了玉米地,老年的王响(范伟饰)冲着年轻的自己喊着:“往前看,别回头!”而随着片尾曲旋律的响起,沉浸在余味中的观众依然忍不住再回首剧中那些已经远走的背影、那段被时间凝结成琥珀的人生故事。这部由辛爽执导,范伟、秦昊、陈明昊领衔主演的12集短剧,在5月1日腾讯视频会员收官后又掀起了一轮观剧热潮,豆瓣评分稳定在9.4,成为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剧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新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导演辛爽,揭秘《漫长的季节》的创作过程。他表示,拍一部作品更希望和观众达成情感而非情绪层面的共鸣。在他的讲述之中,“时间”是提及频率很高的词汇,仿佛时间是这部剧真正的主角。“我们想用时间的方法去讲时间,讲时间是怎么从一群人身上穿过,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,最后时间又是怎样抹平了这些痕迹。”

剧集结尾,用一场雪来抚慰了各个角色。

故事

“刺激的案件元素并不能刺激创作激情”

辛爽最开始看到的剧本名叫《凛冬之刃》,当时制片人卢静发了三集内容给他。看完最打动他的是一些很生活化的细节,比如王响下了夜班拎着一兜子油条回家,跟罗美素之间唠唠叨叨的日常。“能感觉到他是一个特别活生生的人,不是编造出来的。就像我们身边曾经见过的人,曾经见过的生活。这种生活质感是我很感兴趣的。故事讲的又是一个老年出租车司机想要解决自己人生里的一个问题,这个前提设定也挺打动我,出租车司机的职业、老人的视角都很有意思。”

辛爽在工作中。

原剧本比较着重描写的悬疑命案,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障碍,刺激的案件元素并不能刺激他的创作激情。“就像拍《隐秘的角落》的时候一样,我每拍一部作品都希望能跟观众达成精神层面、情感层面的共鸣,而不是情绪层面的共鸣。我拍一部作品不是为了让人觉得恐惧、害怕,而是希望我的表达变成情感层面的一个主题。”因为只有这样,他才能有持续的创作热情。做一个项目的时间很长,中间会经历很多困难,必须要有想表达的东西才能支撑自己完成整个创作。

从《凛冬之刃》到《漫长的季节》,首先要调整的是剧本生活质感部分跟案件部分的平衡,而后又花了很长时间来确定故事讲述的主视角——从老人的视角来讲一个关于人生、命运的故事。然后再去丰富这个视角,让它不再是一个老人的视角,而是变成了一群人的视角。这样才形成现在《漫长的季节》很有魅力的地方——“我们用时间的方法去讲时间,讲时间是怎么从一群人身上穿过,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,最后时间又是怎样抹平了这些痕迹。”

起初的剧本里,龚彪(秦昊饰)、马德胜(陈明昊饰)虽然和王响一起存在于1997、1998、2016年三条时间线,但更多的是为王响这个角色服务的,并不承担主题性的表达。改编成《漫长的季节》之后,龚彪和马德胜变成了两个独立而丰满的人物。尤其龚彪这个跟案件毫无关系的人,更是成为了整个故事命题重要的一部分。“为什么我们把龚彪做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?是想让观众知道这部戏的重点并不是在案件上,而是在讲人,讲人生和命运。”

辛爽表示,龚彪身上有很多主题的“题眼”,很多关于命运的内容都由这个人物展现出来。他也是整部剧里看起来最像我们自己的角色。“每个人要不就认识一两个龚彪,要不自己就是龚彪。我们谁不是一身的破绽呢,谁又是绝对没有道德瑕疵的完人?”龚彪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人,他知道生活给了他什么,但他愿意笑着去面对生活,用自己的方式倔强着想要过好一生。虽然有时候他也会觉得自己是在梦里,但他在人生最后一刻也要乐着跟命运掰下手腕。

选角

“我知道范伟、秦昊两个沈阳人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”

剧本还叫《凛冬之刃》的时候,“原创故事/编剧”于小千就是照着范伟写的王响。身为资深“彪迷”(注:范伟在《马大帅》中饰演的角色范德彪)的辛爽在调整剧本时一眼就看出来了,因为里边王响说话的风格和节奏完全可以代入范伟的样子。而在辛爽的构想里,范伟同样是出演王响的最优人选,“要是有范伟老师加入,这个戏就成了一大半。”《凛冬之刃》那版剧本范伟是看过的,但他并不知道辛爽会调整成什么样子,双方都需要见一次面,最终确认一下。这次的见面约在一间茶馆,主要是辛爽在说,范伟在听。

范伟老师和我之前看到的所有他塑造的形象都不一样,他私下里是很温和的,但也是挺严肃的。”辛爽回忆,他当时把自己的全部想法和盘托出,讲了这虽然是一个在东北发生的有悬疑犯罪元素的故事,但他想要反着做,用一种比较轻松的、乐乐呵呵的方式去讲一个可能有点沉重的故事。他说话的两三个小时里,范伟一直静静地听着,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,这让他感到一些忐忑。待到全部讲完之后,范伟站了起来,两只手抓住他的手用力地晃着。“我就感觉到他是认同这个创作思路的,后来范伟老师就决定加入我们。”

秦昊也是饰演龚彪的第一人选。“因为合作过嘛,创作上彼此很合拍,包括对表演的审美也相似,拍摄过程中不会有很费劲的地方。另外一个原因,他和范伟老师都是沈阳人,我知道两个沈阳人在一块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,东北的语言、东北的文化会非常天然地流露出来。”尽管观众在看到剧之前很难把秦昊和龚彪画上等号,但辛爽一直很笃定他一定能把这个角色驾驭得非常漂亮。为了说服秦昊“入伙”,他和制片人、选角导演专程到秦昊当时拍戏的青岛,等收工后跟他聊剧本、聊角色。“我们需要告诉演员,案件在这个故事里只是穿针引线的针和线,最终我们要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件衣服,而不是针和线。”

直到现在,辛爽提起饰演马德胜的陈明昊仍会不自觉地用“马大爷”来称呼,笑着说自己“扳不过来了”,足见他对“马大爷”的认可。《漫长的季节》是辛爽跟陈明昊的首度合作,此前他只知道这是位话剧圈的“大拿”,但没有见过。“脑海里对他的印象就三个字——‘有质感’,直觉上就认为他处理某些角色会特别对,尤其警察。他身上有种亦正亦邪的东西,特别适合演我们这部戏里的‘铁血刑警’马德胜,既很铁血,又不按套路出牌。”剧集筹备期间,辛爽跟陈明昊见了一面,聊了要怎么处理角色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和刻板印象中不一样的警察,很快就确认他是最适合马德胜这个角色的。

《漫长的季节》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,但无论王响、龚彪、马德胜,还是李巧云(刘琳饰)、邢建春(杨一威饰),甚至厂区宿舍捡垃圾的老太太都由同一个演员扮演。唯有案件核心人物沈墨,年轻时由李庚希饰演,结尾出场由张静初饰演。很多观众由此联想到这是《芳香之旅》十多年之后她跟范伟的再次合作。辛爽却说,这一点并不在选角考虑的范围里,“选角的标准只有一个,演员适不适合角色,能不能演好角色。”王响、龚彪这些人物的“不变”是希望让观众既看到他们的一贯性,也看到时间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。沈墨却很特殊,他希望二十年后再出场时观众对她不会有熟悉感。“她经历的事情太沉重了,当她切下手指的那一刻,她就不再是那个沈墨了,成了另一个人。”

借力

班宇的诗给了故事最浪漫的结尾

“打个响指吧,他说。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,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,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……”剧中,王阳写的这首诗反复出现,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多呈现几句。回过头去看,它就像《漫长的季节》的“题眼”,对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走向给出了谶言似的描述。“……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,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。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琥珀,块状的流淌,具体的光芒,在它背后是些遥远的事物。”——剧集结尾,这首诗的尾句也由终于放下往事的王响念出,并道出了诗的名字《漫长的》。全剧终时,《漫长的》全文被打在了屏幕上,如同是对整部剧诗意的总结。

《漫长的》真正的作者是“东北文艺复兴三杰”之一的作家班宇,他也是剧集《漫长的季节》的文学策划。去年,他的短篇小说《漫长的季节》正式发表,《漫长的》是小说中出现的一首诗,但这部小说和同名剧集的内容完全不一样。实际上,是辛爽借用了班宇这部小说的名字做剧名,还一并借来了《漫长的》这首诗。“我们一起开剧本会讨论剧集的名字,因为这个故事改到后来已经和东北肃杀寒冷的‘凛冬’、案件化的‘之刃’都没有很大的关系了。当时班宇的小说还没有公开发表,但我已经看过了。当看到这首诗的时候,我的脑海里真的就像打了个共鸣的响指,这首诗完完全全就是在说大家看到的剧版《漫长的季节》。”

辛爽跟班宇以前就熟识,他觉得整件事也像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。《漫长的》这首诗和《漫长的季节》剧情匹配得很完美,它也给了这个故事最浪漫的结尾——时间凝结成了琥珀。不仅如此,这首诗在剧中还承载叙事的功能,它把横亘在王响和王阳父子两代人之间看不见的差距具象化了。王响那句合辙押韵的“打个响指吧,吹起小喇叭,嗒嘀嗒嘀嗒”一出来,观众马上就明白了父子俩的矛盾到底是什么。在儿子王阳的心目中,诗代表了梦想、代表了浪漫,但在父亲王响这一代人的观念里,那些虚的浪漫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。

剧名和诗之外,班宇对这部剧的人物塑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最初的剧本里,李巧云、邢建春这些角色只存在于过去的时间线上。班宇提出,可以从一群老年人的视角来叙事,而不是单独王响一个人的,才有了李巧云和邢建春与老年的王响的交集。“班宇的考虑是,王响的现在除了儿子王北之外,也应该有一个情感上的羁绊。老年人也有追求爱情、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。”包括李巧云这个人物也是一个“戏眼”,她代表过去那个时代的女性,经历了生活的蹉跎,到了现在依然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。剧中,王响、李巧云,以及李巧云的追求者一起出现在出租车里,用潜台词对话的那场戏,就承载了很多能让观众共鸣的表达。

标签:

最新新闻:

新闻放送
Top